音樂雜談今天(好吧,昨天,11/4日)下午看高雄電影節的「54街爵士傳奇」(電影節介紹,原文網頁),晚上聽大提琴家張正傑在高雄文化中心至善廳的演奏會,電影裡爵士樂團的鋼琴都是史坦威,演奏會伴奏的鋼琴也是史坦威,真是和史坦威十分有緣的一天。 晚上的演奏會,是張正傑老師(※)和一個京劇大師朱陸豪合作,有美猴王來串場的德布希,可惜的是,美猴王前一天卻扭到腳了沒辦法表演,所以就沒有美猴王能看這樣。不過整場的樂曲開始前,都有配上相當口語化的說明,讓全場都能夠投入整個演出,相當輕鬆沒有負擔,高雄就是缺這樣子推廣用的音樂會。可惜的是,致善廳那麼小的場地,卻也只有一樓九成滿,二樓空空如也的情況,這當然跟事前宣傳不夠有關,但另一點也是「古典樂」這個會讓人敬而遠之的存在吧。 而演奏完之後,因為是工作人員所以有機會能和張正傑老師同桌用餐,席間張老師談到包裝音樂(Packaged Music, 指CD或錄音帶、唱片等等的)現在實在很難賣,不管台灣還是國外都是,讓他不敢再錄製新的作品。小弟相信這也是很多人不太敢讓自己的音樂流通的原因,因為難賣。 或許,並不是包裝音樂的需求減少,看每年幾千萬甚至上億台的攜帶型播放機(portable player,最有名的當然就是iPod)被賣出去就知道;或許「盜版mp3」這個業界慣用理由真的有讓音樂吸滴銷售量痿縮到剩全盛時期的六成的程度,但小弟看來,應該是這個包裝過時,不是音樂的需求減少。人類是需要精神食糧的,而愛好美食的熱誠,用在追求精神食糧上也應該是共通的。 而音樂製作的成本,其實是一年比一年低,拿Doco的音樂吸滴來說,製作成本除了第一張是到錄音室彈史坦威錄的之外,其實成本都很低,但每一張的效果其實越來越接近第一張在錄音室的效果。最新的一張[景]錄音用的是0404和Yamaha的電子琴,如果有下一張的話很有可能是直接用ProteusX的2G grand piano音色組(◎),這樣可能還會比第一張效果來得更好。這樣子的硬體成本,其實比一組家庭劇院還要低啊!全數位的source,我就不相信會比經過ADDA之後的差多少,要提供lossy(mp3)或lossless(wav, ape, flac)都只是轉檔轉一下,真的要付的錢就頂多mp3 encoder的license fee,要燒成吸滴或者讓人下載,都是相當簡單的事;最難的,是要讓人找到你的東西。 那這樣子資訊爆炸的時代,你要跟我說音樂的需求變少,我只能跟你說,聽你在唬爛。看看YouTube,看看niconico,有多少人在上面找音樂演奏,有多少人在上面想要聽聽看他想花錢買的音樂?niconico video甚至在畫面下方有一塊叫nico market,和影片相關的商品會列在下面,直接連到amazon就可以購買這樣。而另外有個樂團叫radiohead,他們用他們最新的專輯In Rainbows在做實驗,透過網路下載這片專輯,而價錢是「隨你開」,你可以抓免錢的mp3,也可以付你認為應該的價錢買同樣的mp3;而傳統的吸滴則是十二月發售,預購者也一樣可以下載mp3先聽這樣。 或許這只是一個樂團想要這麼試試看,成不成功只是個案;可是,這代表著一種對另一種包裝的摸索;「如果能用簡便的合法手段得到音樂,那大部份的人便不會選擇非法的手段」,什麼樣的包裝能夠讓使用者覺得方便,小弟覺得是這個實驗的主要目的;同時也可以比較看看對消費者來說,這個音樂的價值有多少。 Apple的iTunes Music Store(現在不限music了)的iTunes Plus,或者Amazon.com的DRM-free mp3,都是接近「方便、合法」的一步,Apple的好處是有整合cover flow,有吸滴封面可以秀在iPod上這樣,但也就只有這樣了。管你aac或者mp3,lossy就是lossy,相對於無壓縮的音樂還是有缺陷(iPod啥的音樂player音質,其實用不用lossless沒差,只是如果要在各種不同的機器上播,那能有無失真壓縮的是最好)。Charles Petzold(ㄟ,Win32 programmer應該都有看過他寫的Programming Windows)在他的blog裡,有許多次提到他認為吸滴(目前的包裝方式)是該被保存下來的,因為音質是相對最好,解說的小冊子,讓他受益良多。只是他說的是古典音樂,在這點上我完全同意,因為古典音樂相對的需要更多的導讀、背景解說才能夠瞭解。 古典音樂相對的是小眾,也可能是對於東西精緻度要求比較高的一群人。一般的現代流行音樂是有時候是不需要講這麼多的,反而是方便比較重要。日本手機的着ウタ(フル),或者台灣手機上有mp3隨身聽功能,方便比音質都來得更重要;手機裝個2G的micro-SD卡幹啥?裝數位相機拍的照片,剩下的就是放mp3可以邊走邊聽了吧?甚至機車上裝個藍芽發射器,安全帽裡裝個藍芽耳機,騎機車通勤也可以邊走邊聽,這樣要求的音質不會高,當然連吸滴封面也可以省了。那有沒有什麼可以讓人家比跟emule學長、bt學長借mp3來得方便快速的方法,把這些content給送到使用者手上呢?答案我們可以看日本行動電話公司的營收狀況。 日本有三大手機provider,NTT Docomo、Au by KDDI和Softbank Mobile;這三家中,AU上一季除了通話費之外的營收,最大的就是賣着うたフル(手機鈴聲,但是是一般的歌曲,完整長度的),為什麼會賣得這麼好?簡單啊,因為方便,而且有需求;日本大部份手機基本上強大到可以上網,還有自己另外一整套的像網際網路的網路,行動電話公司用這整個架構推出各種行動整合方案。着うたフル基本上一開始也只是這樣的服務的一環,就像台灣的手機鈴聲下載一樣,只有可能幾十秒,到後來發展到完整的歌下載,也可以在沒有來電的時候播放,一首歌好像是三百日元左右,是一片完整吸滴的1/10,單曲吸滴的1/3;而像如果是用one seg放送(日本的手機電視)的話,au也有提供廣告音樂轉着うた的服務,讓你聽到這個廣告按個鈕,就幫你把廣告音樂下載到你的手機(同時也扣了300日元),不知道電視劇之類的有沒有提供主題曲。 講了這麼多,小弟想說的是,小弟相信音樂市場是在成長的,不管是古典還是流行樂,聽的人只有變多不會變少;怎麼讓那些原來沒有辦法流通的音樂能夠流到消費者手上,並且產生一點能夠回到藝術家手上的回饋,這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喊著因為盜版而音樂賣不好,就跟喊著景氣很差找不到工作一樣,不同的是,音樂是可以自己透過網路賣的,景氣卻沒有辦法靠自己去扭轉。 ※因為Doco是他的學生,所以就一起稱老師這樣。 ◎只要我找到怎麼透過MIDI-in直接驅動ProteusX,Yamaha PSR-2100的MIDI-out怪怪的... 這篇會有隨時更新的可能,小弟保留這個權力;所有商標為其所有人所有。歡迎有意見的朋友到留言板留言! |